请百度搜索重庆市渝北区老年诗书画影研究会关键词找到我们!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协会新闻 > > 王儒敏会长书法培训讲座

协会新闻

王儒敏会长书法培训讲座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发布时间:2022-04-22 13:06:15     责任编辑:薛成毅    

根植“二王法” 淡雅存秀韵


主讲:王儒敏

各位书友、各位同道:今天我和大家共同交流、探讨关于对行书的认识和临创实践中的一些体会,我讲的主题是《根植“二王法”,淡雅存秀韵》。我的发言如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也就达到交流目的了。


一、行书的形成与发展

相传行书是东汉人刘德升所创,为从实用的需要出发,人们早在楷书逐步形成的同时,就开始尝试用简便的方法写楷书。刘德升在人们长期书写实践,约定俗成的基础上,对行书书写技巧进行整理提高,逐渐形成了行书的体势。

行书发展到晋朝就完全成熟了,并达到了黄金时代,其典型标志就是以王羲之,王献之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的出现。1600年来,书法受"二王"的影响至今未衰,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沿袭"二王”行书法度。行书体势及行书作品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。

行书走遍天下。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发现,在大型建筑,亭台楼阁,古刹教堂,宗祠寺庙,书院,园林等地方所彰显的牌匾等,60%以上都是行书体势;各级举办的各类书法展,机关单位,楼堂馆所、家庭房舍所张挂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也是行书体势。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,日常文书写作,书信交流,无论软笔硬笔,大多借用行书体势。可见行书,不管是阳春白雪,还是下里巴人,人们都喜爱行书这种书体,所以说行书走遍天下。

二、行书的特征

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。行书的结构和笔画近于楷书,而使转运笔和神韵风采又吸收了草书的长处,写起来比楷书方便快捷,灵活多变,而且比草书容易辨识,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。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融合最强的一种书体。行书如行云流水,正如行书的名称所示,与楷书端庄静穆的体态有明显差别。古人云:楷如立,行如走,草如跑。这个比喻很形象,恰当地表明了楷行草三种体势各自具有的特征。

我们说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,其主要表现在笔法上。行书的用笔,虽然保留了一部份楷书的点划,但在笔法上简化了,有些笔画合并或省略了,并且吸收了草书的使转用笔的技巧和部份草书符号,于是,就形成了在字的内部点画之间的呼应与牵连,从而不仅克服了楷书用笔的繁难,还增加了笔画的流动感和呼应,使作品显得灵动飘逸。

由笔法和结构的变化带来行书章法的变化。行书的章法要求字与字之间,行与行之间能气运贯通,上下呼应,要形成对立统一关系,整体蕴含着音乐般的旋律感。行书的体势不固定,写得工整接近楷书的就称之为行楷,写得草率接近草书的就称之为行草,比较规范地称之为标准行书。

写行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,即笔随心运。行书有较大的随意性,这就为书写者的个性发挥留有广阔的施展空间,历代书家擅长行书的最多,留下的作品风格多样,流派纷呈。继“二王”之后,欧阳询,柳公权,褚遂良,颜真卿,米芾,赵孟頫,董其昌,王铎,文徵明,余佑任等等,虽然他们书写的行书风格各异,但殊途同归,万变不离其宗,都承袭了“二王”的笔法和神韵。

三、行书临摹范本的选择

初学行书选王羲之的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作为临摹范本较好,王羲之因他在书法上的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书圣。他的行书从东汉的刘德升,钟繇,卫铄一脉传下,他又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个人性格特点,进行了大胆创新,成为行书艺术的集大成者。他把行书,草书推向了最高峰,在行草书的笔法,结构和章法上都形成了法度,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的正宗规范,而《圣教序》是唐代和尚怀仁奉旨摹集王羲之的单字拼合而成的一块石碑,2400多字,且字字选择精审,尤其此碑正文部分的字,笔触真实可感,运笔变化逼似墨迹本。在王羲之传世作品极少的情况下,这是王羲之书法的极为宝贵的一份遗产,历来被当作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。1600多年来的影响从未间断,直到今天学习行书和行草书仍以“二王”为正宗。

四、王羲之行书的特点

被称之为书圣的王羲之,他的典范之作《兰亭序》,后人推崇不已,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,这也是我们必须临习的。其他如《丧乱帖》、《快雪时晴帖》都是摹本,且字也不多。

王羲之的行书(行草书)有三个特点:

第一个特点:用隶书的笔法写行书,就是多以中锋行笔兼以侧锋,回锋,露锋,破锋等,他在运笔中,以中锋取劲为主,以侧锋取妍为辅;以露锋纵其神为主,以藏锋包其气为辅。所以,他的行书的转折接近于重力使转,线条厚重。

第二个特点:章法考究,流畅飘逸。王羲之书法特别讲究章法布白,整体协调,字与字之间,行与行之间疏密有度,首尾呼应,不粘不脱,干净利落,精湛绝伦,带有一气呵成之感,是行书章法之典范。

第三个特点:格调高雅,气韵风神。书法之中的气韵和格调是书法表面形式之外的一种美,是蕴含于书法内在上升到一定层次的艺术境界的体现。唐代书法家,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这样评价:“羲之书法志气平和,不激不厉而风归自远”,使人产生联想追思的书卷气象。这便是王羲之书法的格调和神韵。

五、临创"二王”行书的感悟

当今书坛,出现一种所谓现代潮流”以丑为美”的审美价值取向,这种价值取向扰乱了人们的审美观。如果让这种审美价值观在社会上肆意蔓延,将不断地消减,抽取优秀传统文化底蕴,疏离乃至背离优秀传统文化中"美"和"真善"的元价值体系。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也愤怒高呼:中国书法应正本清源,坚决反对,摒弃“丑书”的乱象。

我认为,书法是一种高尚的艺术,根植于崇尚自然,尊重生命,完善道德,不断精于思辨,追求卓越的优秀传统文化,而优秀文化的积淀是"真善美"能高度融合达到一定境界。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书法的一种固执理念。因此,我们要守正创新,不要随波逐流,被社会乱象所左右。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,在继承中传承,在传承中创新。

下面我谈谈学习行草书的一些体会:

一是要想把字写好,必须把根基打好,就是要临好帖;

二是在临创中要讲法度,不要别出心裁;

三是要多创作,多参展,多交流;

四是要坚持修行(恒成大器,雅成大德),不断进取,不断领悟,不断提高。(提拎行笔是写好行草书的关键)

书法创作之三技法:

一笔法:中锋,侧锋,露锋,逆锋,回锋,破锋等;

二字法:规范,大小,正斜,虚实,轻重,浓淡,缓急,疏密;

三章法:横竖和谐,错落有致,疏密有度,布白其间,首尾相应,灵动洒脱,字眼突出,通篇靓眼,盖印协调。

书家三条万能法则(所有汉字规律,书法家常用)

1、抑左扬右:如抑,城,到(主笔在右边);

2、宁上勿下:如美,果,要(主笔在下边);

3、内紧外放:如内,国,远(主笔在外边)。

练字口诀技巧:

1、点下有横要悬空。如:六;

2、点下有竖要对正。如:主;

3、点下无竖要偏右。如:广;

4、下有点撇要居中。如:立;

5、日字在左要偏上。如:晚;

6、日字在右要偏下。如:阳。

7、口字在下要偏宽。如:吞。

行书创作基本要领(四无六要八分明):

四无:

行书无直线;行书无方正;行书无角圆;行书无定势;

六要:

字字要连贯;行行要错落;大小要兼顾;浓淡要体现;透气要留白;缓急要自然。

八分明:

重捺分反正。(如:癸,炎)

重撇有主次。(如:友及)

重竖见高低。(如:业,曲)

重横分长短。(如:兰,圭)

重字分大小。(如:林,吕)

重点有区别。(如:…头)

重钩分藏露。(如:比,勇)

重折有角度。(如:红,建)

综上所讲,对于书法而言,无论是技法还是万能法则,无论是练字技巧还是创作要领,要能真正领悟其精髓,掌握其技能,必须勤学苦练,踏踏实实,认认真真地临好贴,打好根基,吸众所长,形成自我。切记:坚持修行,天道酬勤,没有捷径。

中国书法博大精深,我之所学,只是皮毛而已,旨在交流,百家争鸣,缪误之处,批评指正。
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023-68517818
在线咨询